实施是把某个事物付诸实践的过程, 课程实施是把某项课程改革付诸实践的过程,其焦点是“实践中发生改革的程度和影响改革程度的那些因素”。由此可见, 探讨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提高课程实施的质量, 是课程实施评价的主要内容。关于影响课程实施因素的研究,国内外主要有以下几种:国外学者伯蔓 (1981)宮兰 (1982)等人认为,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可以分为课程变革的特征、 社区的特征、学校的特征和外部环境的特征等四大类。我国李臣博士认为, 影响活动课程实施的因素有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 人的因素主要是指学生和教师在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物的因素主要是指活动指导书和活动设备。(1) 在对以上学者的研究分析与借鉴基础上, 本课题认为影咲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实施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学生在实施中的表现; 实施中的师生关系; 实施的组织过程。
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实施是否能达到其教育目的, 学生表现是最为关键的因素: 其一, 体育课程是活动课程, 具有参与性, 这一特性决定了学生是实施体育课程的主体, 没有学生的参与就没有体有课程的实施, 学生积极主动投入是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其二,学生表现是反映其课程实施过程及结果的一面镜子, 要知道体育课程活动过程情况与效果必须得借助学生反馈的信息是衡是课程目标是否达成的重要依据, 又是重新设计活动的参照系。可见,学生表现是影响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研究认为, 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实施中的表现主要有三个方面 : 体育运动技能方面的表现; 体育课程实施中品质方面的表现; 所涉及的知识方面的表现。由于新体育课程学习评价中注重对学生在实施中品质方面表现的评价, 可以通过对学生的主体性、参与度和合作度的表现来对学生在体育课程实施中的品质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
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实施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学生的参与表现是主体性行为的一个方面。可以说没有学生的参与就没有体育 课程的实施。为了凸显其重要性, 接下来对其着重进行评价。在此对大学生主体性行为, 根据课程目标的五个方面, 进行自我评价。
大量研究表明: 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与学生参与前的素质是决定成绩的重要因素。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效果要优于学生被动参与的学习效果。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均表明, 学生参与影响着课程实施的过程和效果, 对学生参与度的评价, 可以考虑的评价指标如下: 学生参与的时间、参与的广度、参与的深度。
(1)学生参与的时间
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包括课内和课外体育活动, 课内参与的时间应视学生的到课率和上课的表现, 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是否和小组成员积极互动, 课外体育活动应视其每周的出勤次数和是否积极主动参与课外体育锻陈。
(2)学生参与的广度
根据体育活动的情况, 一般要求学生全程参与和全员参与, 学生参与的体育活动是否延伸到㞅外、校外、社区等等。
(3)学生参与的深度
学生参与的深度包括高水平认知和情感因素投入。
(3)学生合作恈行为表现的评价
鉴于体育活动的特殊性, 学生在活动中经常要䃏到小组练习的形式。课内小组练习由教师组织安排, 课外体育活动的小组合作成员在同专业同班级学生中或同一宿舍楼之间组成。大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是制约课程实施的一个方面, 好的体育活动是师生、生生共建活动主体的过程, 它通过丰富多样的交往形式,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交流、协作、分享的合作意识和交往技能, 让学生进行真正的实质性的合作。对于学生的合作性可以用以下的描述性评定量表进行评价。
合作标准的一般评分规则: (1) 积极互赖
(2)相互作用
(5)合作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附注: 总分 20 分, 分值越高合作性越强)
研究表明, 课程实施中教师采用民主管理方式有利于提高课程实施的效果, 而权威或放任自流的方式对学习有不利的影响, 体育课程的实施与学科课程实施中的师生关系, 有很大不同, 真正地体现了一种民主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师与学生间由传授者与被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与被促进者; 由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与被引导者; 教师由绝对化权威转向 “平等中的首席”; 由重视教师“教”转向重视学生的“学”。在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实施中是否真正实 现了以上师生关系的转变, 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课程实施的效果, 对师生关系的评价可用以下量表进行。
本研究认为, 实施的组织过程也是影响课程实施效果的一个因素, 只有好的组织才会有好的效果,反之亦然。
在大学阶段, 体育课程活动实施的组织过程为确定内容一活动组织一活动 展开一总结反思一活动拓展等环节, 如图所示。
(1) 确定内容。教师㮩据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采用各种形式的练习作铺垫, 确定学习的内容。
(2) 活动组织。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 以学生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组织练习。
(3) 活动展开。在体育活动实际实施阶段,学生按照确定的内容, 学生自主 地投人练习或由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直到学生初步掌握。
(4)总结评价。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 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 重在反思、总结。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提倡鼓励、肯定、积极和发展性评价。
(5)拓展提升一在反思总结的其础上,提高自己的运动技术水平。
以上五步并非固定不变, 而是可以灵活妐排的.整个过程都应体现学生是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实施的主体。
(1)整个体有活动的组织过程是否流㫠.夆活动环节间衔接是否自然。
(2) 整个活动组绍过程是否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是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整个活动过程是否合理, 是否能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
本小节将解决“评了以后怎么办”的问题。只有㝍分利用评价提供的信息,正确处理评价的结果, 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功能才能得以体现,效益才能得以发挥,一个完整的评价过程至 此才能画上圆满的句号。
在处理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结果时, 其处理方式按照结果的表现形式,可以采用评分制进捅。评分制结果处理的内容中,应包括有标准参照、群体参照。 自我参照三方面, 即分别与界定的任务、与班级其他学生、与自己的过去相比较产生的结果。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 地同样提出, 报告体育课程评价的结果时,一般应包含: 学生自一个评分期到下一个评分期的进步利逐年的进步; 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方面的进步; 根据建立在标准其础上的准则考核出学生的成绩。
处理完休育课程学习评价的结果, 教师就要对评价的结果进行解释。在对评价结果进行解释的过程中, 特别是对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单一结果进行解释 时, 必须遒循以下的原则:
第一,评价信息描述的是学生学会的动作技能或目前所处的位置。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观察到的是学生在课坣中的行为表现,代表他们学会了什么样的运动技能,如何学习,怎样与人交往。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在㧝握运动技能上有 快、慢和多、少之分。但无论是什么原因造成学生之间的差异,侉育课程学习评价所提供的信息只能说明他们学会了什么样的运动技能。
评价信息表明的是学生目前的表现, 而不是去顸示他们的未来。学生一直在变化,包括他们的兴趣也在变化, 尽管有些评价信息常常用来提供有关学生“潜力”和“能力”的信息,但实践中已有不少例子, 可以说明仅仅品这么一点有限的信息来作出这样的结论是不真实的。
第二, 评价信息是对学生表现的一种估计, 而不是确切的标志。教师在任何情况下者不能认为评价倞息是非常掅确的, 单独一次观察或考试结果的意义 并不是很大,最多是学生大概的表现而已。因此,学生表现上的少量差异或变化, 在解释评价结果时不宜夸大, 学生某个特点的行为样本越大, 并且使用的评价方式越多, 则教师在解释评价信息时, 就越有信心。
第三,单独一次的评价不能作为对学生作重要决定的可行依据, 用单独一 次评价的信息作决定,排斥了可能有助于提高学生运动水平的有用信息。对学 生作出重要决定之前, 多收集一些体育课程学习评价方面的评价信息, 可以使教师少作错误决定, 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
第四, 评价的信息并不总是准确的, 尽管我们总想把评价信息与评价对象尽可能吻合起来。由于学生经常会被教师笼统地描述为他们已经评价了的特点, 如由于客观原因造成学生体育成缋下降。被说成上课不认真, 没有积极参加体育臤炼导致成绩下降。这样的评价信息是不精确的, 也即评价的信息没在真正来来自被评者的特点。
第五, 评价信息描述的是表现, 而不是解释表现的原因, 评价描述的是学生在特定时间内的表现, 为了解生学生的这些表现. 教师必须了解和收集观察行为以外的信息, 才能作出适当的解释。
综上所述,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学习评价, 可以从评价内容、评价实施过改革的具体实施中, 不能将三个不同的角度割裂开来, 三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是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一个统一的整体; 同时, 必須把这三个方面在评价的全过程中相互融合、相互作用、相互补充。
摘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