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解释建模结果?
因为如果建模结果不进行恰当解释的话,会让人看不懂、找不着、不重视啊!其实,除了没对建模问题求解而导致得到结果的情况外,一般都是有建模结果的。但仅仅靠一个简单的结果(数字或其他表达)很可能不足以“彰显”结果。下面我们具体来探讨如何“彰显”结果。
不能指望读者充分阅读和理解建模过程
数学建模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和途径,但并非所有人都掌握这一方法,它相当于是一种“技能”,如果没掌握它的人,怎样理解建模的重要结果呢?当然得是靠我们对结果进行解释。不懂建模的人会来看我们的建模论文么?会的,因为别人也想了解你大概是怎样研究的以及你的研究结果是什么,如果不懂建模的话,那可能就默认你的建模过程是合理的,直接来看你的结果了。懂建模的的人一定会仔细看你的建模过程么?也不一定,可能就只是大概看看建模思路,细节就略过了,然后直接看结果(毕竟这样也很省时间),看你获得的模型结果。在类似情形下,解释结果就很必要了,如果读者就只看到了一个数字(结果),可能收获也不大。
解释结果有助于引领读者了解重点和亮点
就像我们参观游览景点一样,专业的导游会帮助我们解读经典背后的故事,会带我们了解最重要的景观。一个好的结果解释也是带读者理解建模成果中重要的部分,还可以对结果进行讨论,拓展结果等。对结果的解释可以丰富读者对整个建模成果的认识。
图表的呈现会增加结果呈现的表现力
合理的图表可以在有限范围内呈现直观且丰富的信息。很多时候我们在阅读时会选择跳读的方式,跳过大段文字,对于论文中的图表会额外关注,通过图表看到重要信息。我们也可以尽可能在结果呈现时,使用到图表,用图表进行对比、排序、呈现统计值、绘制趋势等在建模论文中都很常见。
解释结果也促进对结果的反思
最终的结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是否足够清晰?还可以对过程做哪些调整可以让结果更丰富?在我们尝试解释结果的时候,这些问题就可能出现,它提示我们可以进一步地完善我们的建模过程,促进我们的反思。
我们以创造者、发明者的心态去创建模型,同时也应该以用户和读者的视角来解读我们的模型结果,这样我们的工作也会更有“意义”。